實小研究性學習課程管理規(guī)定
口京實小研究性學習課程管理規(guī)定
一、學習的基本組織單位
按一定人數編成班級,每班數十人,學生從入學到畢業(yè)基本上在固定的班級內活動。學生可以班級為基礎,也可跨年級、跨斑級自由組合成課題研究小組,每組若干人。隨著課題的變化,課題組人員可增減調換。
二、學習地點
學校統(tǒng)一安排和指定相對固定的教室、專用教室或場地,基本在校內。
學習場所不限于班級固定的教室和校內其他場所,學生根據課題需要自己決定學習的地點。
三、學習內容
根據國家制定的課程計劃、標準、大綱、教材等,由各學科教師決定教學的內容、進度、階段、方法等。
根據國家課程計劃和課程標準,學校自行擬訂課程實施計劃,規(guī)定教學階段步驟和學生學習的范圍與目標;研究的目標內容和步驟等由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主決定。研究的是現實世界中的真實問題。
四、學習載體
在收集各種信息的基礎上,由學生和老師共同討論后產生的問題、項目等。
五、學習形式
學習自己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、途徑和方法;多渠道收集信息、做實驗、進行社會調查和訪問等。
六、學習周期
原則上以一個月為一個固定的學習周期,根據研究的需要可適當延長。不管學習周期長短,均按提出問題、研究實施和總結展示等分為三個階段。
七、對學生表現的了解
學生活動超出教師視野所及范圍,教師只能從學生提供材料中(口頭和文字)間接地了解整個課題組活動的大致情況。
八、學習評價
多方面、全過程地評價學生;評價的主體是學生本人、學生小組和校內外指導教師:評價標準多元:評價的內容側重在學生的共通能力。
九、教師
教師由各班語文教師和校內校外相關人土共同組成;既提供專業(yè)知識,更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、促進者和指導者;只是學生獲取信息的一個來源。
十、師生關系
師生在課題研究方面處于同一起點,教師平等參與學生課題研究,更像教練。